2015年中德ICT峰會的主題是“軟件定義世界”,中國工信部副部長劉利華在致辭中提出:“軟件逐步成為整個世界的核心和靈魂”。可以說軟件正在主導世界。
隨著摩爾定律逐漸逼近物理極限,在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上推動下,軟件開始主導硬件和系統,芯片正在變成“固化的軟件”,軟件的主導作用越來越突出。同時技術的發展和硬件的進步也已經到了足以支撐軟件隨心所欲發展的程度;ヂ摼W不僅擴展了人類信息交流的平臺和范圍,由古代的限制于國內,到現在全球互聯,而且為人類尋求“變化”提供了物質基礎。人類對軟件的認識已經改變,軟件由原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的工具,成為現在尋求各種“變化”的手段,可以說人類利用軟件會創造出無限可能。
世界最大的變化——“你原來什么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正在變化,變化的方向是否準確”。所以有錢沒錢不重要,大小不重要,原有的基礎不重要,重要是否有變化,重要的是否有想法、思路、創意、創新、人性和哲學的思考。只要愿意“變化”,每一個人和企業都可以通過數據、信息、網絡來成為某一個產品,某一個領域,某一個點的影響者和領導者。
而能夠帶領人和企業擺脫這種混沌狀態,從而搶占先機的就是中國智慧。
由于中國智慧把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所以其不受地域界限,有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呈無限變化的開放空間,所以為道屢遷、唯變所適、自強不息,成為中國智慧軟思維的創新觀。這種創新觀,對于呼喚創新,創新,再創新的當今睿智時代,無疑能幫助人們和企業感應適應駕馭變化。中國智慧讓人們能夠用更自由的思維去認識、了解、適應、改變當前的經濟環境。從中華民族幼年時代就起指導作用的中國智慧,也必然會引導現在的中國在世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